《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多维度”互联互通,“圳”引擎动能澎湃
伶仃洋上,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近日再传捷报——项目沉管隧道主体工程浇筑全部完成。放眼大湾区,联通11座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2月17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深圳西部,前海国际仲裁大厦刚刚迎来落户前海的第8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此前的几个月,港籍律师吴乐茗作为首批“大湾区律师”,已经在这里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业务之门。前海往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量子谷”“湾区芯谷”等雏形初显,这片“科创森林”日益枝繁叶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4年来,粤港澳三地合作深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湾区人民“心联通”、重大平台“促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多维度”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01
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
2月16日,中铁四局深江铁路机荷高速特大桥施工现场,钻机轰鸣。深江铁路(深圳段)全线首根桩基开始施工,项目主体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项目通车后,深圳与南沙自贸片区可实现半小时高速铁路互联互通,与江门1小时内通达。
“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2022年,深江铁路、深汕铁路开工建设,深港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备忘录成功签署,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首阶段研究工作宣告完成。2023年,新建西丽、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工,穗莞深城际机前段、穗莞深城际前皇段、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和大鹏支线等5条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都将进入主体攻坚阶段,力争2026年通车。
放眼大湾区,香港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的改扩建工程都如火如荼。展望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7座运输机场将拥有17条跑道,预计目标旅客吞吐量约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江两翼,港口星罗棋布,2022年“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进展迅猛、动能强劲,全年累计开行线路达27条,覆盖大湾区近90%城市,进出口吞吐量达21.4万标箱,同比增长131.5%。粤港澳世界级的机场群、港口群正在这里崛起,为大湾区民航、港航业协同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基础设施“硬联通”,大湾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02
加码机制突破“软联通”
粤港澳纵深推动多领域标准互认,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制度之异”转为“制度之利”。
对接港澳及国际的营商环境加速形成。2022年底,在此前已经启用涉港商事主体简化版公证文书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深圳推出涉澳商事主体简化版公证文书,实现公证文书从原先的几十页瘦身为一两页纸。当年,深圳携手香港建立海外招商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全球招商引资;深港首次联动发布风投创投十八条措施,开创了深港两地联合发布政策的先河。
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深港通”标的范围不断扩大,六年累计交易金额突破5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96%;截至2022年末,深圳辖区已有25家试点银行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88万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6.8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4.2亿元。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也在加快报批。
专业服务领域合作持续深化。税务师、建筑师等18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仅需备案即可执业,8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挂牌;深港引航员资质互认工作有序推进,经大鹏湾水域进出深圳港船舶“一次引航”成功落地实施。
规则机制“软联通”,大湾区破障前行,振翅高飞。
03
加速人才流动“心联通”
毕业后即进入香港老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香港青年蔡仲豪,在2022年成为了事务所在内地的机构管理合伙人。其工作主要是日常管理决策以及协调香港与内地事务所工作,以便更高效为企业提供专业审计和税务服务。来祖国内地发展曾经是他学生时代的梦想,而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他感叹“超乎想象”!
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像蔡仲豪一样,选择“跨过深圳河”,筑梦大湾区。
去年,深圳发布全省首个境外专业人才执业清单《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目前全部11个领域已推出便利执业举措,已吸引超400名港澳专业人才来深执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拓展创新创业空间扩至13.9万平方米,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358家。
今年2月6日,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正常通关,深港人才要素流动更添利好。两地企业抓紧时间,“你来我往”,加速市场和研发空间的相互布局,融合开拓,抢占商业先机。
在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深港合作也跑出“加速度”。《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若干措施》从学习、就业、创业、生活4个方面推动港澳居民享有深圳“市民待遇”;深圳市人社局配合深圳市税务局上线社保费“跨境”港币缴费项目,增加港币支付通道,实现了从参保到缴费全流程跨境办理;粤港澳大湾区首所深港融合示范性学校——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已经开学;“港澳药械通”政策也已落地实施……
人才流动“心联通”,大湾区宜居宜业,正当逐梦。
04
加快平台建设“促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深圳前海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2022年,前海合作区新推出创新成果8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并推出“惠港九件实事”,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目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72项重点任务中,超过四成已落地,其余均取得重要进展。
与前海遥相呼应,2022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集中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九大科创产业园区,落户重点科研机构、国际化平台和高精尖项目逾150个,初步形成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香港高校科研、关键核心技术、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六大科创产业集群”。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三大政策,推进深港全链条协同支持,助力科学研究“从0到1”基础上,催生更多“从1到100”的应用突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程加快,三地致力于加大协同力度,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将科教资源优势、产业化优势以及国际化优势结合,发挥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强身增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的同时,深圳也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与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共同打造西、中、东全面对接的战略合作平台体系。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罗湖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加快谋划。
平台建设促联通,大湾区协同发力,相向而行。
等你来pick→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 范宏韬
编辑 石展溥
责编 李琰
监制 陈志文
校审 孙世建